找到相关内容492篇,用时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云山法会录

    。清净法身。汝之性也。圆满报身。汝之智也。千百亿化身。汝之行也。佛与众生。同一法身。无二无别。佛之报身有二。一自受用身。唯佛与佛。乃能知之。二他受用身。则卢舍那佛。万德庄严。为菩萨说华严经者。是也...舍。无隳无目。无明覆翳。黑暗缠裹我今为彼一切众生。修行福智助道之法。独一发心。不求伴侣。以是功德。令诸众生。毕竟清净。乃至获得如来力无碍智慧。今菩萨发心欲度众生。先令看破此身。身见既破。则心见不破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0556292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1)

    ?或有善巧?无所得者,与未修同?若有所得,所得为何?   答:菩萨只是方便说,唯佛为众生本有之清净,若能恢复众生本有之清净,即名直证。并无任何善巧,唯有直心(无意识分别之天真心)。众生本具...相信佛经,在佛经中菩萨也很殷勤,详细的为每一法句做深入的咨询。佛也无不尽力的一一解释,从四大的假合说到自心的清净;从出世法说到世间法;从胜义谛说到俗谛。无非是要显示正修行路:“如来因”。但若还是不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556670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2)

    经历何等的苦难,一切只有喜悦。  从初菩萨都包含于修道的修持之中,在这个阶段(指修道)中具有可以消灭不调和的障碍的特质,例如逐渐弃舍十六种痛苦的种子与一百零八种烦恼障。指的是:  1、欢喜...庄严论》(卷一,17颂)中说:  自性圆满报,如是余化身,  法身并事业,四相正宣说。  自性法身  在的最后心续中,生起了“金刚喻定”三摩菩萨无余的弃除了所有的烦恼障,而成就了不退转的解脱,证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5903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阿僧祗劫,登初见道,才能初见佛性。若按《大般涅檠经》的说法,只有佛才能了了见佛性,菩萨即便能见佛性也不明了。禅宗保证当下顿悟,主要靠大善知识的示导或特殊教学法的增上缘。禅宗讲自家从佛陀以来“以心传...即得自在神通、游戏三昧,是名见性。  于生活中解脱自在,无碍无滞,运用自如,乃至具足神通自在、游戏三昧,这应是阿罗汉乃至初以上菩萨的境界了。若仅仅是刹那间的顿悟,一般只名“开佛知见”,《机缘第七》谓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
  • 大乘大义章探究

    功夫法门,其三为证佛之境界[5]。此中实以第三项为佛教世界观体系中的核心问题,就第一项及第二项只是语言言说时的随意使用而已,就第三项而言亦有多义,有指在菩萨位阶中的修证者以其已证至菩萨境界而尚未成佛...极细色亦不可得。”[24]。   在修证的历程中,众生因著主体心识的清净程度的提升,而依止于更为微细的四大色法所构成的国土与身体之中。以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及菩萨境界而说之者,每一种世界皆...

    杜保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2560012.html
  • 楞严经与禅宗思想

    不是家珍。认影迷头,岂非大错。”《五灯》卷6《月轮》“祖师西来,特唱此事。只要时人知有。如贫子衣珠,不从人得。三世诸佛,只是弄珠底人。菩萨,只是求珠底人。汝等正是伶俜乞丐,怀宝迷邦。”同上卷16《...菩萨的手眼,距离悟境不啻十万里。两人的回答,即使像大鹏飞腾展翼如遮天蔽之云,抟风而上鼓荡起四方大海之水,气势豪迈,波澜壮阔,但在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看来,只不过像一阵灰尘扬起,一缕微风掠过罢了。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2560359.html
  • 般若义理的探究

    我们置疑,所以我们对于佛要坚决的信仰。般若是佛无上之妙智慧,菩萨尚有不及之处,何况我们这些具縳凡夫?若以阿罗汉与佛相较,佛之智慧譬如四大海水,阿罗汉之智慧好比析一根汗毛为百分,以百分之一沾一滴海水,...空解脱门。无相无愿解脱门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无相无愿解脱门。善现。菩萨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菩萨。善现。五眼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五眼。六神通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六神通。善现。佛力究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160387.html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即五蕴十二因缘十八界),故菩萨谓从初入佛者是也。惜后世竟以不立文字便误认为废弃经典,致使佛教学术荒疏,义理不明,加以时势因素,正声寥落,释门法鼓之未作,瓦斧雷鸣,非自一日事也。考之唐宋而至明季...。以其正修因来果满,如来清净自性。天台止观称如来禅。究如来藏体性之修之悟,故称如来禅。 如来,梵语为多陀阿伽陀( Tathagata ),译言如来。(为佛号之一)如来禅修持方法,是乘真如之道从“因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
  • 佛教《三字经》略解之佛法概论篇

    ldquo;法界生起”节。报身:梵文的意译,也叫报身佛、报佛。佛的“三身”之一。指以法身为因,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佛果之身。分为证知与享受佛境的报身,以及为适应菩萨(...、奉请三宝;五、赞叹三宝;六、礼拜;七、忏悔;八、行道旋绕;九、诵经;、坐禅正观实相(诸法之究竟)。后世天台宗学者依循这个组织形式,编制了多种忏法,如《往生净土忏愿仪》、《大悲忏法》、《藏忏法》等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460821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与活佛

    佛教认为,法身不显,报身时隐时显,而化身则随机显现。所以,一个有成就的正觉者,在他活着的时候,在各地"利济众生";当他圆寂后,可以有若干个"化身"。换句话说,在这种佛教理论的指导下,藏传佛教对于...dbyngs-bzhad-pa"(嘉木样协巴),意为"文殊",从而不难理解,嘉木样活佛系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。现转世至第6世嘉木样活佛,驻锡为拉卜楞寺。   贡唐活佛(gung-thang)系统的称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261080.html